2022-10-08 分類: 網(wǎng)站建設
關(guān)于容器的歷史、發(fā)展以及技術(shù)本質(zhì),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已經(jīng)有非常多的文章了。這里旨在結(jié)合自身的工作經(jīng)驗和理解,通過一系列的文章,講清楚這項技術(shù)。
容器的歷史和發(fā)展 前世講到容器,就不得不提LXC(Linux Container),他是Docker的前生,或者說Docker是LXC的使用者。完整的LXC能力在2008年合入Linux主線,所以容器的概念在2008年就基本定型了,并不是后面Docker造出來的。關(guān)于LXC的介紹很多,大體都會說“LXC是Linux內(nèi)核提供的容器技術(shù),能提供輕量級的虛擬化能力,能隔離進程和資源”,但總結(jié)起來,無外乎就兩大知識點Cgroups(Linux Control Group)和Linux Namespace。搞清楚他倆,容器技術(shù)就基本掌握了。
Cgroups:重點在“限制”。限制資源的使用,包括CPU、內(nèi)存、磁盤的使用,體現(xiàn)出對資源的管理能力。 Namespace:重點在“隔離”。隔離進程看到的Linux視圖。說大白話就是,容器和容器之間不要相互影響,容器和宿主機之間不要相互影響。 少年期起步艱難2009年,Cloud Foundry基于LXC實現(xiàn)了對容器的操作,該項目取名為Warden。2010年,dotCloud公司同樣基于LXC技術(shù),使用Go語言實現(xiàn)了一款容器引擎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Docker。那時,dotCloud公司還是個小公司,出生卑微的Docker沒什么熱度,活得相當艱難。
成長為巨無霸2013年,dotCloud公司決定將Docker開源。開源后,項目突然就火了。從大的說,火的原因就是Docker的這句口號“Build once,Run AnyWhere”。呵呵,是不是似曾相識?對的,和Java的Write Once,Run AnyWhere一個道理。對于一個程序員來說,程序?qū)懲旰蟠虬社R像就可以隨處部署和運行,開發(fā)、測試和生產(chǎn)環(huán)境完全一致,這是多么大一個誘惑。程序員再也不用去定位因環(huán)境差異導致的各種坑爹問題。
Docker開源項目的異常火爆,直接驅(qū)動dotCloud公司在2013年更名為Docker公司。Docker也快速成長,干掉了CoreOS公司的rkt容器和Google的lmctfy容器,直接變成了容器的事實標準。也就有了后來人一提到容器就認為是Docker。
總結(jié)起來,Docker為什么火,靠的就是Docker鏡像。他打包了應用程序的所有依賴,徹底解決了環(huán)境的一致性問題,重新定義了軟件的交付方式,提高了生產(chǎn)效率。
被列強蠶食Docker在容器領(lǐng)域快速成長,野心自然也變大了。2014年推出了容器云產(chǎn)品Swarm(Kubenetes的同類產(chǎn)品),想擴張事業(yè)版圖。同時Docker在開源社區(qū)擁有絕對話語權(quán),相當強勢。這種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無路可走的行為,讓容器領(lǐng)域的其他大廠玩家很是不爽,為了不讓Docker一家獨大,決定要干他。
2015年6月,在Google、Redhat等大廠的“運作”下,Linux基金會成立了OCI(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)組織,旨在圍繞容器格式和運行時制定一個開放的工業(yè)化標準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OCI標準。同時,Docker公司將Libcontainer模塊捐給CNCF社區(qū),作為OCI標準的實現(xiàn),這就是現(xiàn)在的RunC項目。說白了,就是現(xiàn)在這塊兒有個標準了,大家一起玩兒,不被某個特定項目的綁定。
講到Docker,就得說說Google家的Kubernetes,他作為容器云平臺的事實標準,如今已被廣泛使用,儼然已成為大廠標配。Kubernetes原生支持Docker,讓Docker的市場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。如圖是2019年容器運行時的市場占有率。
但在2020年,Kubernetes突然宣布在1.20版本以后,也就是2021年以后,不再支持Docker作為默認的容器運行時,將在代碼主干中去除dockershim。
如圖所示,Kubenetes自身定義了標準的容器運行時接口CRI(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),目的是能對接任何實現(xiàn)了CRI接口的容器運行時。在初期,Docker是容器運行時不容置疑的王者,Kubenetes便內(nèi)置了對Docker的支持,通過dockershim來實現(xiàn)標準CRI接口到Docker接口的適配,以此獲得更多的用戶。隨著開源的容器運行時Containerd(實現(xiàn)了CRI接口,同樣由Docker捐給CNCF)的成熟,Kubenetes不再維護dockershim,僅負責維護標準的CRI,解除與某特定容器運行時的綁定。當然,也不是Kubenetes不支持Docker了,只是dockershim誰維護的問題。 隨著Kubenetes態(tài)度的變化,預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開發(fā)者選擇直接與開源的Containerd對接,Docker公司和Docker開源項目(現(xiàn)已改名為Moby)未來將會發(fā)生什么樣的變化,誰也說不好。
講到這里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,Docker公司其實是捐獻了Containerd和runC。這倆到底是啥東西。簡單的說,runC是OCI標準的實現(xiàn),也叫OCI運行時,是真正負責操作容器的。Containerd對外提供接口,管理、控制著runC。所以上面的圖,真正應該長這樣。
Docker公司是一個典型的小公司因一個爆款項目火起來的案例,不管是技術(shù)層面、公司經(jīng)營層面以及如何跟大廠纏斗,不管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,都值得我們?nèi)W習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。
什么是容器按國際慣例,在介紹一個新概念的時候,都得從大家熟悉的東西說起。幸好容器這個概念還算好理解,喝水的杯子,洗腳的桶,養(yǎng)魚的缸都是容器。容器技術(shù)里面的“容器”也是類似概念,只是裝的東西不同罷了,他裝的是應用軟件本身以及軟件運行起來需要的依賴。用魚缸來類比,魚缸這個容器里面裝的應用軟件就是魚,裝的依賴就是魚食和水。這樣大家就能理解Docker的Logo了。大海就是宿主機,Docker就是那條鯨魚,鯨魚背上的集裝箱就是容器,我們的應用程序就裝在集裝箱里面。
在講容器的時候一定繞不開容器鏡像,這里先簡單的把容器鏡像理解為是一個壓縮包,后續(xù)再詳細講解。壓縮包里包含應用的可執(zhí)行程序以及程序依賴的文件(例如:配置文件和需要調(diào)用的動態(tài)庫等),接下來通過實際操作來看看容器到底是個啥。
宿主機視角看容器 1、首先,我們啟動容器。 dockerrun-d--name=@quot;aimar-1-container@quot;euleros_arm:2.0SP8SPC306/bin/sh-c@quot;whiletrue;doechoaimar-1-container;sleep1;done@quot;這是Docker的標準命令。意思是使用euleros_arm:2.0SP8SPC306鏡像(鏡像名:版本號)創(chuàng)建一個新的名字為“aimar-1-container”的容器,并在容器中執(zhí)行shell命令:每秒打印一次“aimar-1-container”。
參數(shù)說明:
-d:使用后臺運行模式啟動容器,并返回容器ID。 --name:為容器指定一個名字。 dockerrun-d--name=@quot;aimar-1-container@quot;euleros_arm:2.0SP8SPC306/bin/sh-c@quot;whiletrue;doechoaimar-1-container;sleep1;done@quot; 207b7c0cbd811791f7006cd56e17033eb430ec656f05b6cd172c77cf45ad093c從輸出中,我們看到一串長字符207b7c0cbd811791f7006cd56e17033eb430ec656f05b6cd172c77cf45ad093c。他就是容器ID,能唯一標識一個容器。當然在使用的時候,不需要使用全id,直接使用縮寫id即可(全id的前幾位)。例如下圖中,通過docker ps查詢到的容器id為207b7c0cbd81。
aimar-1-container容器啟動成功后,我們在宿主機上使用ps進行查看。這時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剛才啟動的容器就是個進程,PID為12280。
我們嘗試著再啟動2個容器,并再次在宿主機進行查看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又新增了2個進程,PID分別為20049和21097。
所以,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(jié)論。從宿主機的視角看,容器就是進程。
2、接下來,我們進入這個容器。 dockerexec-it207b7c0cbd81/bin/bashdocker exec也是Docker的標準命令,用于進入某個容器。意思是進入容器id為207b7c0cbd81的容器,進入后執(zhí)行/bin/bash命令,開啟命令交互。
參數(shù)說明:
-it其實是-i和-t兩個參數(shù),意思是容器啟動后,要分配一個輸入/輸出終端,方便我們跟容器進行交互,實現(xiàn)跟容器的“對話”能力。從hostname從kwephispra09909變化為207b7c0cbd81,說明我們已經(jīng)進入到容器里面了。在容器中,我們嘗試著啟動一個新的進程。
[root@207b7c0cbd81/]#/bin/sh-c@quot;whiletrue;doechoaimar-1-container-embed;sleep1;done@quot;@amp;再次回到宿主機進行ps查看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不管是直接啟動容器,還是在容器中啟動新的進程,從宿主機的角度看,他們都是進程。
容器視角看容器前面我們已經(jīng)進入容器里面,并啟動了新的進程。但是我們并沒有在容器里查看進程的情況。在容器中執(zhí)行ps,會發(fā)現(xiàn)得到的結(jié)果和宿主機上執(zhí)行ps的結(jié)果完全不一樣。下圖是容器中的執(zhí)行結(jié)果。
在Container1容器中只能看見剛起啟動的shell進程(container1和container1-embed),看不到宿主機上的其他進程,也看不到Container2和Container3里面的進程。這些進程像被關(guān)進了一個盒子里面,完全感知不到外界,甚至認為我們執(zhí)行的container1是1號進程(1號進程也叫init進程,是系統(tǒng)中所有其他用戶進程的祖先進程)。所以,從容器的視角,容器覺得“我就是天,我就是地,歡迎來到我的世界”。
但尷尬的是,在宿主機上,他們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進程。注意,相同的進程,在容器里看到的進程ID和在宿主機上看到的進程ID是不一樣的。容器中的進程ID分別是1和1859,宿主機上對應的進程ID分別是12280和9775(見上圖)。
總結(jié)通過上面的實驗,對容器的定義就需要再加上一個定語。容器就是進程=@gt;容器是與系統(tǒng)其他部分隔離開的進程。這個時候我們再看下圖就更容易理解,容器是跑在宿主機OS(虛機容器的宿主機OS就是Guest OS)上的進程,容器間以及容器和宿主機間存在隔離性,例如:進程號的隔離。
在容器內(nèi)和宿主機上,同一個進程的進程ID不同。例如:Container1在容器內(nèi)PID是1,在宿主機上是12280。那么該進程真正的PID是什么呢?當然是12280!那為什么會造成在容器內(nèi)看到的PID是1呢,造成這種幻象的,正是Linux Namespace。
Linux Namespace是Linux內(nèi)核用來隔離資源的方式。每個Namespace下的資源對于其他Namespace都是不透明,不可見的。
Namespace按隔離的資源進行分類:
前面提到的容器內(nèi)外,看到的進程ID不同,正是使用了PID Namespace。那么這個Namespace在哪呢?在Linux上一切皆文件。是的,這個Namespace就在文件里。在宿主機上的proc文件中(/proc/進程號/ns)變記錄了某個進程對應的Namespace信息。如下圖,其中的數(shù)字(例如:pid:[ 4026534312])則表示一個Namespace。
對于Container1、Container2、Container3這3個容器,我們可以看到,他們的PID Namespace是不一樣的。說明他們3個容器中的PID相互隔離,也就是說,這3個容器里面可以同時擁有PID號相同的進程,例如:都有PID=1的進程。
在一個命名空間中,那這倆進程就相互可見,只是PID與宿主機上看到的不同而已。
至此,我們可以對容器的定義再細化一層。容器是與系統(tǒng)其他部分隔離開的進程=》容器是使用Linux Namespace實現(xiàn)與系統(tǒng)其他部分隔離開的進程。
當前題目:認識容器,讓我們從它的歷史開始聊起
網(wǎng)站路徑:http://m.rwnh.cn/news/203604.html
成都網(wǎng)站建設公司_創(chuàng)新互聯(lián),為您提供服務器托管、App設計、全網(wǎng)營銷推廣、網(wǎng)頁設計公司、虛擬主機、網(wǎng)站設計
聲明:本網(wǎng)站發(fā)布的內(nèi)容(圖片、視頻和文字)以用戶投稿、用戶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為主,如果涉及侵權(quán)請盡快告知,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。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(wǎng)站立場,如需處理請聯(lián)系客服。電話:028-86922220;郵箱:631063699@qq.com。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允許不得轉(zhuǎn)載,或轉(zhuǎn)載時需注明來源: 創(chuàng)新互聯(lián)
猜你還喜歡下面的內(nèi)容